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借鉴|乡村振兴 笃定前行 宁德市发展“8+1”特色农业产业

    信息发布者:金冠蒙
    2019-05-24 16:57:53   转载

    新时代新担当,手捧“山海经”,再迈新征程。当下闽东,乡村振兴已成为广大农民最热切的期盼、最动人的梦想。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市委、市政府更高站位谋篇布局,于近日发布《宁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化产业引领,做强做优做大“8+1”特色农业,打造升级版的特色新乡村,吹响了宁德乡村振兴的号角。

    春到白云山,满树和娇、万枝丹彩的桃花,如一席粉红地毯从山脚铺到了山里。福安穆云虎头畲村,就醉卧这灼灼花间,十里桃源、春色无边。

    虎头,闻名全省的“桃花村”,水蜜桃是其特色产业。千亩连片桃园,年产鲜桃1200多吨,产值达2400多万元。产业支撑,以农带旅、以旅兴农,举办桃花节、采摘节,开发桃胶、桃花酒,发展“桃家乐”,打造醉美畲村如火如荼。

    “有好产业,乡村振兴底气足!”虎头村党支部书记吴树灿说。

    振兴乡村,不仅仅是“青山郭外斜”的情怀,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培育增收产业,让农民捧起“金饭碗”、揣上“金腰带”,才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

    宁德,气候温和湿润,山海资源丰富。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宁德农业一直在摸索自己的发展路径。习 近 平总书记在闽东工作期间,在深入调研、客观分析的前提下,对闽东农业发展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这份契合闽东实际的珍贵“山海经”,引领着宁德农业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多年发展积淀,宁德已形成茶业、水产、食用菌、水果、蔬菜、畜禽、中药材、林竹花卉及旅游这“8+1”特色农业,县县有品牌、村村显特色,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业兴民富村更美,宁德乡村,未来可期!



    特色产业 强筋壮骨

    扫一扫茶叶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农民电商轻点鼠标,几万公斤水果销售一空;菇房会呼吸,能根据室内氧气、温度、湿度等指标,自动通风换气、控温控湿……时下闽东,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目标,壮大“8+1”特色农业,步伐越来越快。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立足产业特色,规划先行、精准实策,像抓四大主导产业一样抓“8+1”产业振兴,力争2020年全市培育形成7个超百亿、2个加快向百亿目标迈进的全产业链,乡村特色产业链总规模突破1600亿元。

    一缕茶香百里醉。刚刚揭晓的“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单中,福鼎白茶以44.96亿元的品牌价值荣获“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第四位,并被授予“最具品牌带动力”和“最具品牌经营力”的品牌。这是福鼎白茶连续十年进入“十强”后,创下的又一品牌价值新高。不仅仅是福鼎白茶,福安“坦洋工夫”红茶、蕉城“天山茶”、寿宁高山茶等闽东好茶群芳争艳、精彩纷呈。2018年全市茶叶总产量9.98万吨,实现总产值35.48亿元,茶叶品牌影响力、产业区域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茶叶之乡”声名远扬。

    一根海带富渔家。“中国海带之乡”霞浦,眼下30余万亩养殖海带正迎来收获季节。海上,舟船如织,根根海带、张张笑靥,沐浴春光、满眼金黄。闽东水域面积辽阔,鱼类、贝类、藻类、虾蟹类等水产资源丰富, 2018年全市实现渔业产值246.82亿元,撑起了全市农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当前,一场推动海上养殖设施改造升级的行动正在闽东海域全面铺开,科学用海、绿色兴海,闽东“蓝色畅响曲”嘹亮。

    一朵菌花菇农笑。“中国食用菌之都”古田,工厂化栽培全力示范推广,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引进培育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开发食用菌上下游产业链产品,“县域工厂化” 渐入佳境。以古田食用菌产业为典型代表,2018年全市食用菌鲜菇产量103.53万吨,产值64.85亿元,食用菌从业人口、产量、产值均在全省排名第一。



    一枚佳果甜四方。“南国葡萄之乡”福安,葡萄园绵延如海,葡萄产区遍布该市13个乡镇129个村庄,已成为全省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葡萄生产基地,也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以产业为基础,福安市赛岐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破土而兴,以现代设施葡萄为主题,以同三高速象环至下广段沿线为轴,将象环千亩现代设施葡萄产业核心区、苏阳千亩设施葡萄科技示范片、大盘千亩设施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片、下广千亩设施葡萄高效生态栽培示范片等三中心片区连接沿线葡萄成万亩设施葡萄特色产业带,魅力无穷。

    一朵山花分外娇。“云端之城”周宁,立足高山气候,发展培育花卉苗木企业,高海拔花卉苗木产业风生水起,年总产值7000多万元。全市以实施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发展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发展山区高山冷凉型花卉、沿海绿化苗木等,壮大花卉苗木产业。“花样闽东”,春意盎然……

    崛起一个产业,惠泽一方百姓。按照“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思路,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宁德奋进的脚步铿锵有力!

    生态旅游 山海掘金

    春归闽东,好戏连台。

    福鼎白茶开茶节刚刚在缕缕茶香中落幕,福安畲乡桃花节、蕉城天山茶开茶节、周宁杜鹃花摄影旅游节又接连开启,精彩纷呈。节节旺、节节甜,这背后是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的支撑,是我市发力特色旅游的孜孜以求。

    宁德,集“山海川岛湖林洞”风光于一身,还有独特的畲文化、茶文化、古文化、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立足这些特色资源,我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富有宁德特色的旅游产业,在绿水青山中寻找“金山银山”,助力乡村振兴。曲曲佳话,传唱山海——

    生火烧饭、穿针引线、织布缝衣……霞浦溪南镇半月里畲村88岁的雷莲娇老人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最日常的一举一动,竟是海内外摄影师竞相追逐的美丽风景,还能挣钱!

    得益于霞浦滨海摄影旅游产业拉动,原本潜藏闺中的半月里以其原味畲韵乡愁,走进万千摄影游客的视线。村民入股,抱团组建民俗文化公司,“摄影导游团队+公司+村民”运作模式,让村里人人都能成为模特,家门口实现增收。雷莲娇老人由此走上了“明星”之路,越“摄”越红。半月里村也实现从穷山村到美丽畲寨的蜕变,气象万千。

    蕉城八都镇溪池村同样依托特色旅游美丽崛起。该村立足打造“太极农庄”慢客村,注册成立溪池村“太极农庄”旅游发展公司,打造以“乡村游、生态游、休闲游”为主导产业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至今已筹资1000多万元,平整沙滩、整治环境,实施下水道管网改造、立面改造,建起农民文化公园、溪边步栈道、林下步道、太极广场,游客量呈井喷式增长。2018年已累计接待游客逾2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约30万元,“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实至名归。

    背倚青山,茂林修竹;坐拥碧水,廊桥飞跨。阳春时节,徜徉寿宁下党村,清新山水让人流连忘返。可长久以来,这片秀丽风景“锁”在深闺难展身手。“地瓜当粮草,火笼当棉袄,棕衣当被倒”,成为昔日下党贫困状况的真实写照。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下党村充分挖掘红色旅游文化,采取村社合作经营、村企联办、“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红色旅游、茶旅、农旅、工旅融合发展,旅游产业渐露头角。

    资源变“财源”,富了老乡,美了山乡。像这般喜尝旅游产业发展硕果的村民、村落,在我市不胜枚举。“景区带村”“红色引领”“文创”“村企合作”等一批旅游发展新模式,更是在闽东山海间不断涌现。

    一组数据,可窥一斑。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我市以踏青赏花为主题的特色乡村游持续火爆。全市共接待游客91.16万人次,比增27.05%,收入54683.3万元,比增32.5%。特色旅游,正成为宁德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生力军”,后劲十足。



    美丽乡村 风景如画

    产业强力支撑,乡村振兴有了殷实的“里子”,“面子”也越来越足。一条条水泥村道贯穿乡间,一座座新村绿化美化,一幢幢农家庭院错落有致……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宁德这片沃土上铺展开来——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用来描述屏南熙岭乡龙潭村恰如其分。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溪水从村中奔流而过,悠长的巷道、错落的老宅,观光的游客、悠闲的新村民,宁静古朴中透着无限生机。

    隐于青山绿水间的龙潭,省级传统村落。曾几何时,大量村民外出,原本1400多人口的村子仅剩200多人,日渐萧条。随着文创项目启动,修复古村、复兴文化,座座破败老宅化为书吧、茶室、民宿,文艺范十足,村子也重焕生机。“老”村民返乡创业,全村人口已恢复到500多人;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和英国的60多位外来“新村民”也在此安家逐梦,整村呈现由里及外的复兴态势。

    福鼎九鲤溪畔的“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同样华丽转身。昔日赤溪,在全国穷出了名。而今,生态旅游产业拉动乡村振兴,亮丽的长安新街,林立的酒楼、茶行、特产馆、小吃店,徽派风格的民房,门前有溪流、屋后是公园。新村新景,生机勃发。

    值得一提的是,闽东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红土地,全市老区行政村达1896个。在振兴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宁德始终牢记老区人民,通过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发展壮大老区特色产业,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让老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

    福安甘棠镇观里村的幸福嬗变,就是一个生动缩影。观里,老区基点村。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中共安德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叶飞、曾志等曾在这片热土上留下了革命的足迹。近些年,村子充分发挥地处平原、毗邻镇区的地理优势,劳务输出及大力发展茶业,大步迈上了致富之路,成为闻名一方的茶苗专业村。产业引领、腰包渐鼓,村民振兴乡村呼声高涨。回应民声,镇、村发力。百余幢连体乡村别墅崛起乡间,欧式风格,洋气大方。革命老区纪念园、安德公园、思源亭等也拔地而起,游客纷至。

    从大山到平原,从土房到别墅,新家新村,变的是欣欣向荣的生活,不变的是老区人谋求发展的火热之心。把这片红色土地建设成为历史有传承、环境更优美的美丽乡村,已成共识。

    “农村今日景色新,改道改厕建家园,陈规陋习随风去,文明新风进新村,农家今朝醉春风……”一首传唱的新歌谣,正音色饱满地流淌出宁德乡村新韵律。闽东大地,秀美如斯!

    TciKS1v0f6tLrjtxm6e6_640o.jpg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