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村落街道 > 正文
    购物车
    0

    这才是村民心中真正的“美丽乡村”

    信息发布者:金冠蒙
    2019-08-20 19:42:22   转载

    之前小编就写过类似的文章,有关“美丽乡村”的文章,那个文章阐述的是刷墙画画不等于美丽乡村规划,而是属于那种敷衍的操作,是不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根本解决不了村民根本性的问题,该穷的还是穷,该富的还是富,到底什么才是村民心中真正的“美丽乡村”?小编下面会分几点给大家阐述。

    一、美丽乡村不能成为泛滥的口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一点,我高度认同。

    毫无疑问,只有解决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突出问题,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然而,眼下的很多乡村改造,只是做到了环境整治(俗称美丽),却忽略了农民的更深层次需求。更有甚者,连“美丽”都是假的,更不要提农民增收了。

    很多乡村,只是穿衣戴帽的改造几栋危房、硬化了几条乡村道路、装上路灯、修了几座化粪池、建了一个戏台,就号称“最美乡村”!于是乎,全国遍地是“最美乡村”,有些乡村嫌“最”不过瘾,另辟蹊径,号称“醉美乡村”。

    这么多“最美”、“醉美”,挑战了我对“最”的理解。其次,挑战了我对“美丽宜居乡村”的理解。真的是“醉”了。美丽乡村建设,造假风不遏制,估计乡村不是越来越美,而是越来越丑。


    u=28266175,2297818399&fm=76.jpg


    二、美丽乡村之下,依然是乡村的空心化

    很多美丽乡村的速成,不是因为改造,而是直接建设了一片又一片新楼房。讽刺的是,农民拒绝上楼。

    总结农民不愿上楼的原因,大致有几种:从事农业生产不方便;不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成本提高。

    四川达州市宣汉县部分行政村,发现问题不少:耗费大量国家扶贫资金建设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虽已基本建成,却因无法解决部分村民就业、生产及生活保障等问题,导致安置房“无人居住”、“大量空置”,且陆续出现漏水等质量问题;村委会对精准扶贫、易地搬迁名额评定时,涉嫌标准不一和数字造假;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时有发生,部分群众产生不满情绪。

    据记者报道,部分农民入住安置点期间,他们不得不在安置点和自家田地之间来回跑,白天回老宅附近种地,晚上回安置点睡觉,来回依靠步行,往返至少20公里。

    对于农民来说,“住老房怕塌,住新房怕饿”。某些乡村,一部分老人重新选择回到老宅,让新建的乡村变成新的空心村。部分穿衣戴帽,就地完成美丽改造的乡村,也好不到哪里去。农民的收入没有增加,有关部门完成了面子,而农民的里子依然贫穷,不得不离开乡村去打工,形成美丽乡村的空心化。

    只注重表面、形式的美丽,而忽略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农民对美丽乡村的不认可,甚至是抵制。

    如果乡村美丽了,农民却走了,那么,美丽宜居乡村是给谁“宜居”的?



    三、美丽并不是村民的刚需

    老实说,农民并没有感觉自己的乡村有多不美丽,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农民知道乡村存在的脏乱差,他们也在与时俱进,他们渴望享受祖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希望缩短城乡差距,农民对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有改善需求,再正常不过。

    当我们在谈乡土文化、传统文化的时候,当我们追忆童年、童趣的时候,当我们留恋乡野、田园的时候,一定要搞明白一个问题:这是城里人要的生活,不是农村的农民。

    农民就生活在那样的氛围里,他们如鱼得水,反而是岸上的羊——我们城里人,急于跳入水里。

    城里人希望乡村出现更多雅致的庄园、舒适的民宿,但是,这些庄园和民宿绝不是在造景上取胜,乡村不缺景致,乡村缺的是活力。而活力的营造,靠的是产业支撑、功能配套、温情传递、大众参与、文化创意、时尚引领。

    遗憾的是,我们当前的很多乡村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乡村需要进行景观打造 ,于是乎请来了规划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对乡村大动土木,挖山填湖,穿衣戴帽,肆意拼接,一味进行景观性、空间性打造,忽略其内在的活力。

    我们一次次谈到要带动农民致富,要带动农民建设美丽新农村,那么,如果缺乏系统的产业体系、运营体系、增收体系,不能让农民受益,农民最终会排斥外来的一切开发和改造。

    更何况,农民可能面临开发和改造失败的后果,可能要承受人文生态、自然生态被破坏的打击。因此,无论是政府、公益组织,还是社会资本,都应放低身段、尊重乡村、尊重沾染泥土气息的艺术与生活智慧,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乡村的保护和改造、乡土文化的重建,而不是带着骨子里的高人一等,到村里施助或者越俎代庖。对于农民来说,增收是第一需求,保障是第二需求,至于美丽不美丽,那是前两者得到实现后才会考虑的。



    四、村民更关心的是未来

    是的,农民更关心未来,而未来,首先体现在收入的增加。

    农民的收入,大致上有生产性、劳务性、经营性、资产性、政策性等五种,对于进驻乡村的任何力量而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在这五个方面提高农民的收入。只有收入提高,农民得到实惠,才会积极推动其他方面的变革。

    其次,对于未来,农民希望缩小城乡差距。这就决定了农民不希望表面的修修补补,而是希望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配套设施的完善,时代发展的成果在乡村可以得到体现。

    再次,对于未来,农民希望有安全感,希望得到方方面面的保障。

    最后,对于未来,农民希望乡村能够反哺城市。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